《隧道的尽头是光明吗?》
阅读时长:3分钟
圣哥达基线隧道总长五十七公里,曾有人这样描述过开车穿越在其中的情形:“感觉像是开进了一个无底洞,人的感官渐渐地被不断放大,恐惧之感不断蔓延,前方的路像是没有尽头一般。”这番言论让人不禁想到了这个词——“Tunnel effect”(隧道效应,隧道视野,隧道视野效应)。
《神探佛斯特》里说过:“自杀者的共同特征是,有着坚信自杀才是唯一解决方式的歪曲思考方式,之所以称之为【隧道视野】,是隧道内的人只相信【隧道尽头的光芒】才是唯一的出口。当陷入严重心理压力或者挫折感的人就像隧道视野一样只想着自杀时,很容易在短期内实施冲动自杀。”(本篇的标题《隧道的尽头是光明吗?》便是取自此处。)
那么,究竟什么叫做“Tunnel effect”呢?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国内的网址大多把其解释为“如果一个人身处隧道,那么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通道,唯有走出隧道,才能看到更宽阔的天地 ;或者,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举的例子多是经济学方面相关的创业实例,而从中得到的启示大多都是来自《墨菲定律》中的这一篇章的解释——站得高看得远,瞄地准走地稳。说的更加通俗一点就是不能再做井底之蛙,应当多开阔自己的眼界,做一个有远见的人。或者一句话总结——人要有先见之明。不能说是不正确,但是未免有点过于简单片面了。
与此同时,网上的注释却让人眼前一亮。原句是这样的:“Tunnel vision understood as an attentional phenomenon is due to specific hypervigilance, that is, selective attention to stimuli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a potential threat to safety or survival. This makes it easier for us to attend to the stimuli that we consider relevant, but it reduces the ability to perceive the rest of the factors in the situation.”翻译成中文是这样的“隧道视觉被理解为一种注意现象是由于特定的过度警觉,即选择性地关注与安全或生存的潜在威胁相关的刺激。这使我们更容易关注我们认为相关的刺激,但它降低了感知情况中其余因素的能力。”这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的。然而,在注意力心理学中,该术语具有更具体的特征,不仅包括由压力引起的视觉变化,还包括注意力的缩小,这种注意力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影响其他感官。值得一提的是,在一般的医学背景下,这个概念通常用于指周边视力能力的丧失,如青光眼。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只能清楚地看到他们视野的中心部分;由此遵循隧道的近似形状的感知。这样从认知心理学,注意力心理学和一般医学这三个角度综合来看,“Tunnel effect”的含义便可以更加深刻地被理解了。
既然大家现在已经了解了它的内涵,那么接下来就说说它的起因吧。首先,许多认知主义的注意力模型都集中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我们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将这些能力以不同的方式划分来将我们的感知集中在一种或另一种刺激上。(如,认知资源理论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记忆力是这样被支配的:选择,集中,分裂...... 当隧道视野发生时,我们的视觉,通常还有其他感官,只关注与我们最担心的事情相关的刺激。这导致我们正确感知其他刺激的可能性显著降低,从而降低了我们行为的质量,从而做出一些具有局限性的行为和举动。
不仅仅是冲动性自杀,生活中也有很多小例子。比如,假如给你一杯水,你会怎么做?喝掉它,还是倒了?不,你只需要接住放下就可以了。我们将“接到一杯水”视作一个指令,在未作任何解释的时候,机械地硬式地给了自己两条出路(我们的视线变得狭隘了起来,关注点放在了如何处理这杯水上),思维就这样顺着自己设计的“简单”模式走下去,就像走在隧道中一样。心理学上著名的“米尔格拉姆的实验”(探讨个人对权威人物的服从情况)也可以用此来进行解释,电击或者不电击,人们生生的将一个解答题变成了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并不断挣扎无法抉择,最终服从了权威。
人的思维很容易进入一个怪圈,就好比进入了一个没有尽头的隧道了一般,怎么走都走不出去,我们会在这个圈子里不断挣扎,拼尽全力想要到达光明的所在地,但是却越奔跑陷得越深,也许,对于我们这些事物的旁观者而言会觉得这些深陷困境的人的思考有些不可思议,但当我们自己深陷这个隧道时,总会陷入思维的怪圈无法自拔。而当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陷入怪圈时,寻求他人的帮助永远是最好的手段,家人、朋友还有我们心协,都将是你永远坚强的后盾。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还是想通过引用《神探佛斯特》中的几段话作为结尾:“现在许多人生活在恐惧中,这句话是对的。一个考试接一个考试,无限重复。他们分辨自身存在价值的唯一标准就是数字。对于用数字评价自己这一点,所有人连反驳的方式都不知道,就算到了大学,等待他们的依旧是学分、资格证、文凭……然后,为了就业奔波。这一段狂奔路程的尽头在哪里?就算中间患了病,他们也是完全意识不到。……痛苦之下的人类,犹如站在超长的隧道中。如同尽头的出口才是唯一逃生出口一样,当本人觉得自杀才是唯一解决方式时,人类为了恢复失去的控制能力,会试图进行自残、自杀。不过,跟他们的想法不一样的是,他们走的路,我们走的路,其实都不是隧道。”
古有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亦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前方,有着更加灿烂和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神探佛斯特》
参考网站:
1:https://psychologysays.net/clinical/tunnel-vision-what-is-it-and-what-are-the-causes/
2:https://warbletoncouncil.org/vision-en-tunel-3601#menu-2
END
文案|孙婉婷 编辑|宁攸蕊